独家代理商违反约定经销竞争对手产品,如何问责?—以第三人侵害债权为中心
A公司与B公司签订代理合同,约定其为总代理商,销售A公司电子产品,另外,B公司不得经销同类产品。B公司产品推广极为成功,销售额节节攀升。不料,A公司的竞争对手C公司看中B公司,对B公司许以高利,B公司…
A公司与B公司签订代理合同,约定其为总代理商,销售A公司电子产品,另外,B公司不得经销同类产品。B公司产品推广极为成功,销售额节节攀升。不料,A公司的竞争对手C公司看中B公司,对B公司许以高利,B公司…
老李和老王共同委托某咨询公司代办公司设立手续。由于老王在外地工作,代办公司为图便利直接代老王签署了相关文件。3年后,老王向第三人转让股权。在办理股权转让手续时,工商登记机关提出老王签字与原注册时签字不…
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王某因与其他董事经营理念不合,欲辞去董事一职。不料,因股东担心其辞任后另起炉灶与公司进行同业竞争,回复称不批准王某的辞任。王某顿感去留两难,不知如何是好。 《公司法》规定了有限责任公…
裴某系A公司的员工。某日,A公司向裴某出具《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》,其中载明:“……公司将协商和您解除劳动合同,请您在收到本通知三天内给予书面答复,否则视为您同意解除劳动合同。”11天后,A公司…
最近,最高院认定本田公司发送侵权警告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,并判令其赔偿双环公司1600万元的一则判决受到广泛关注。这也是继2015年5月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在深圳理邦公司诉迈瑞公司商业诋毁案中,对侵权警…
A公司销售张某被诊断为抑郁症。张某向公司提出其抑郁症系销售工作压力过大导致,属于工伤,要求享受工伤待遇。公司认为精神疾病不属于《工伤保险条例》规定的工伤,断然拒绝,双方因此发生争议。 实务中,随着社会…
计算机和互联网兴起之前,绝大部分商业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完全或基本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,即属于单纯商业方法,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落入专利法第25条规定的“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”的范畴,而被排除了通过专利保护的…
康某在A公司担任副总经理,因公司发现其学历造假,便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。双方遂起争议,康某申请劳动仲裁。最终仲裁机关认定,本案中,A公司未要求康某提供相关学历证明,未对其学历真实性进行核实,因此裁定A公…
2015年3月到9月,短短半年时间,国务院在《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》、《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、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三个文件中均提出…
上海某公司员工李某工作期间摔伤并入院,4个月后出院。又过了3个月,李某被认定为因公致残10级。因公司未向李某支付出院后到伤残评定之日的工资,双方发生争议。最终,劳动仲裁机构裁定公司补足李某自出院之日至…